QA-240323

This note records the answer to one of my clients in Chinese.

Content

Q: 可以将連合ネットワーク理解为一个个连和的スキーマ吗?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关联网络模型(Associative Network Model)和图示(Sheme)分别的定义是什么。关联网络模型的出现比图示晚,且关联网络模型更加强调可言表的记忆概念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但图示的定义是:“a cognitive framework or concept that helps organize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也就是说,和关联网络模型(一种预设)不同,图示是用于组织和理解信息的认知结构或者概念。于是,我们自然可以做减法和贯通,把图示看成是关联网络中的一片片“岛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做了减法,因为在很多语境下,图示不但具有记忆和设定/储藏概念间关系的作用,甚至还有规定一个人接受特定信息后作出具有特征性行为的作用。例如,在认知行动疗法中,图示一般被描述为一种类似于”思维钢印“的概念。理论家们认为出现社会适应性偏差的人群大多在图示的结构上就和正常人不一样,例如抑郁症患者,正因为他们拥有”遇到坏事就一定是自己搞砸了,还是消极应对或者回避这些事件比较好“这种思路(也就是图示),才使得他们总是情绪低落,态度消极,从而在行为级别也显得格格不入,以致于无法适应工作。

Q: 活性化拡散是否存在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stereotype?

答:活性化扩散是指,在关联网络中的一个概念被激活后,这个概念周边的(近邻)其他概念也会被激活。在关联网络模型的设定上,概念之间没有上下级别,只有相互“引用”,所以应该不存在上行或者下行过程。
而对于刻板印象(stereotype),我们有必要给出一个略严格的定义。刻板印象是指,在面对一个个体时,并关注个人的特征,却用这个个体从属的某个团体共通的特性去假定这个个体的情绪/性格/行为特征的一种心理活动。于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说刻板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活性化扩散理论并不能完全提供对于刻板印象产生的心理学机制的解释。

Q: 文脈効果是不是一种プライミング ?可不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逆向的活性化拡散過程?

答:在大部分社会心理学的讨论中,文脉效果和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等同的,即之前对某个信息的处理会对之后的处理过程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效应)的心理学机制,心理学者们普遍认可活性化扩散模型。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文脉效果虽然提及“上下文关系”,但一般在具体现象上是想要强调对于周遭环境的认知在前,例如在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并判断其为医生的这个例子里,文脉是指“”医院“这个早已被体验和默认的环境,对于白大褂的人的职业判断是在其后。
最后,也是对上一问的照应,再次强调一下活性化扩散模型本身建立在关联网络模型上,关联网络模型并不预设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那么概念之间”活性“的传递就应该是从一个起点扩散到周边的。当然也有新的理论提出,概念的处理过程可能类似于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即存在双向的影响,甚至存在递归过程(recursion),但是现在这种理论还十分前沿,没有反映在教科书上。

References

  1. Hastie, R. (1988). A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of person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4, 423—147.
  2. Shiffrin, R. M., & Raaijmakers, J. (1992). The SAM retrieval model: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In A. F. Healy, S. M. Kosslyn, & R. M. Shiffrin (Eds.), Essays in honor of William K. Estes: Vol. 2. From learning processes to cognitive processes (pp. 69-86). Hillsdale, NJ: Erlbaum.
  3. 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at-is-a-schema-2795873